10月13日,瀘州合江縣先市鎮新殿小學,校門口堆放著一堆施工用的磚頭,很多小學生把磚頭往學校搬。這個場景在網絡“瘋傳”,立即引來關註。有人認為,讓學生做“免費勞力”不恰當;也有人認為,讓學生參加義務勞動有必要。網友論戰“該不該”。不過,在隨後一家網站進行的“小學生義務搬磚,你怎麼看?”調查中,有近八成網友對此持贊成態度。(10月20日《大河報》)
  日前,一段學校讓學生“搬磚”的視頻在網上“瘋傳”,引發廣泛關註與熱議,褒貶不一。聽聞頗有些為之啞然,這樣一個並不離奇的事情,為何竟產生如此強烈反應?不過,在隨後的調查中,有近八成網友對此持贊成態度,還是讓人頗感欣慰。學校讓學生“搬磚”,“這個可以有”。
  社會關註小學生“搬磚”,而且一些人對此還很詫異,最起碼說明這樣的活動現在很少,這樣的勞動離學生也漸行漸遠。其實,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及之前,這是極平常極普通的事情。學生不僅在校內“搬磚”,為了校園道路和操場硬質化,不少學校還發動學生到校外找碎磚,然後往學校搬運。除此之外,在農忙時節,還組織學生支農義務勞動,拾棉花、撿麥穗等,記得學生一個個都忙得很高興,也很充實。
  經常有老師抱怨勞動課總是“紙上談兵”,感受勞動實踐活動太少。這主要是一些學校極端辦學思想在作祟,更多關註的是學生學業水平,而將勞動等技能學科僅當作了配伍的花色而已,形同虛設。還有就是,出於安全的考慮,生怕學生進行“搬磚”這樣的活動一旦有意外而招惹麻煩。這很有些因噎廢食的意味,久而久之,在學校一些學生力所能及的勞動,也被“農民工”包辦代替,更不要說校外的勞動了。這很讓人有些納悶,莫非我們的學生就只是“讀書郎”?就不需要勞動鍛煉?
  現在,學生在學校的勞動恐怕就只剩下掃地、擦窗子。筆者所在的學校在一座小城,校園裡有些花草樹木,還有兩片草坪。這就存在維護的問題,鋤草、澆水等本是學生難得的勞動資源與機會,但卻被學校“外包”了,而且這絕不是個別學校,具有一定普遍性。其實,勞動課讓學生走出教室,走到戶外,除除草、澆澆水,這不僅是勞動也是一種體驗,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,也許會成為學生終生難忘的記憶。這樣的活動也有益於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,從而自覺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。
  不能總埋怨學生不會勞動不愛勞動,而是要反思我們有沒有給他們勞動鍛煉的機會。其實,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,讓學生參加“搬磚”諸如此類的勞動,完全可以進行嘗試,而且這就是一堂很好的勞動課,根本無需在乎他人說三道四。這不是簡單的節省搬運費問題,而是在這其中鍛煉了學生的團隊精神、合作意識,以及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,更主要的是學生為學校的建設出了力流了汗,他們用他們的小手為校園增添了光彩,這段經歷會成為其人生經歷中一段美好的回憶,還會在他們內心深處播種下熱心公益的種子。這些都是課本所難以取代的,也是朗朗讀書聲中難以尋覓的。
  學校是學生成長的搖籃,既要有書香,更要有生活的體驗與歷練。“肩不能挑擔,手不能提籃”,“四體不勤,五穀不分”,這是教育的失敗與悲哀;只有讓學生熱愛勞動、學會勞動,學生的未來人生才會更精彩,才能一路花香。因此,學校應創造、開發適合學生的勞動資源,放手、鼓勵學生積极參与。這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,值得為之努力。
  文/崔恆清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學校讓學生“搬磚”,“這個可以有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d61qdwyb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